朱靜美
  • 首頁
  • AI研究
  • ART研究與學術成就

​專研人工智能右腦的情感交流&創意設計

朱靜美為華人世界第一位美國戲劇導演博士,現任國立臺灣大學戲劇系暨研究所專任教授,三十餘年致力戲劇藝術研究與實踐,近五年將研究成果之複合情緒辨識(人臉、聲音、動作)貢獻於AI領域,幫助建立準確之表情肢體語音的情緒判讀,設計體貼幽默的角色化聲音語音資料庫,開發人工智慧「右腦」EQ範疇所需的情感交流能力,使AI在基礎運算處理能力外,更能理解使用者情感意圖,主動提供心理支持,建立溫暖有度的互動模式,創造人類與科技共生共榮的未來。
朱靜美目前為國立臺灣大學「人工智慧與機器人研究中心」的「前瞻機器人組」與「認知與行為科學組」之創始成員,曾參與前臺大電機學院院長李琳山教授主持之臺大後卓越計畫,共同研發一套針對華人的情緒語音資料庫(2006-2008),朱教授在此計畫中,主要負責語音情緒之辨識與標註的關鍵技術。除此之外,朱教授也長期致力於建造「全球人臉情緒辨識資料庫」、「華人情緒動作資料庫」與「華人情緒聲音資料庫」。
​​

近年研究重心:人機情感交互之實務運用


人類是世上情感最豐富的動物,情緒每天都左右我們生活的各個層面,從學習、做事到與他人互動,每一個情緒的變化都影響我們判斷與抉擇,甚至影響我們的健康,「情緒」對人類的影響遠大於我們的想像。

​在未來,機器人將會是手機之後下一個席捲人類生活的行動載具,而具有情感的機器人將是未來市場的主流,情緒辨識是第一步,第二步則是它能夠自己表達情緒,第三步則才是像真人一樣地互動,一旦它能與人交流情感,便能跟人產生有溫度的情感連結,成為我們永不罷工、永不埋怨的最好夥伴,讓使用者產生高度黏著性。首波可以運用人機情感交互在以下六大領域:照護型機器人、服務型機器人/語音助理、醫療型機器人、教育型機器人、陪伴型機器人/機器寵物。

研究成果:


人臉情緒辨識資料庫

資料庫說明:
​
此資料庫包含來自「網路數據」與「自製資料庫」共數十萬張圖片,有著不同種族、文化、角度、情緒強度與多樣性,經過朱靜美教授與其團隊篩選後精簡至七大基本情緒各擁有數千至一萬多張的情緒臉部表情圖片,現今仍持續增加中。

「網路數據」:七大基本情緒範例

Picture
Happiness
​(快樂)
Picture
Anger
​(憤怒)
Picture
Sadness
​(悲傷)
Picture
Fear
​(恐懼)
Picture
Disgust
​(厭惡)
Picture
Surprise
​(驚訝)
Picture
Shame
​(羞愧)

(華人)動作情緒資料庫

本資料庫由朱靜美教授個人獨立建置,研究內容針對華人受文化禮教影響下情緒透過肢體表達的方式。運用Maya motion capture軟體捕捉演員的肢體動作,在剪輯後經朱教授親自篩選七大基本情緒各數十個影片片段,並依照情緒程度大小分為:大、中、小三種層次,包含各種不同的表情達意方式。

「自製資料庫」:七大基本情緒範例

Happiness(快樂)
Anger(憤怒)
Sadness(悲傷)
Fear(恐懼)
Disgust(厭惡)
Surprise(驚訝)
Shame(羞愧)

(中文)聲音情緒資料庫 

資料庫說明:

針對中文的語音進行情緒辨識與情境下角色化語料設計,應用在物聯網語音助理和各類機器人(照護型、醫療型、陪伴型、教育型等等)之上,現基於七大情緒與特定使用情境(如醫院、居家、教室)發展情緒語音與對話語料。

情緒語音範例:同一句話不同情緒:「哇~不錯喔,你現在跑得越來越快了,很讚!」

Happiness(快樂)
Anger(憤怒)
Sadness(悲傷)
Fear(恐懼)
Contempt(厭惡)
Disgust(噁心)
Surprise(驚訝)
Shame(羞愧)
  • 首頁
  • AI研究
  • ART研究與學術成就